绿营要删候选人“学历”一栏,岛内痛批:实在无耻******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程东】台“行政院”日前通过“选举罢免法”修正草案,即“排黑条款”。民进党“立委”趁机也提出修法版本,主张删除选举公报中的“学历”一栏。岛内舆论大骂,民进党此举实在无耻。
据台湾《中国时报》21日报道,民进党“立委”钟佳滨、蔡适应、何志伟提出的“排黑修法”草案,共有24名联署人,都是民进党“立委”。提案中,他们主张把“选罢法”第47条原本规定选举公报要列出候选人学历的“学历”二字删除,即选举公报未来不用列学历。提案说明称,“参选人之学历与其是否足以代表人民意志,并无一定关联性,选举公报实不应强制要求揭露候选人学历”。钟佳滨声称,上世纪80年代各项选举有不同教育程度的要求,候选人必须具备同等教育程度资格,但现在不再以学历作为候选人的参选资格,选举公报上“学历”一栏的意义不存在。台“立法院”程序委员会讨论时,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曾铭宗认为“把学历删掉非常奇怪”,提议暂缓列案,最后该案暂时不进入修法审查阶段。
“立委”李德维痛批,民进党口口声声说要对抗“黑金”,要修“排黑条款”,结果搞了半天原来是要修这个,尤其主提案人还有之前被撤销博士学位的蔡适应,“已到无耻的地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1日批评称,民进党论文被撤销的“立委”,提案希望选举公报不写学历,民主社会怎么会这样做?台北市议员王鸿薇称,这真的是大笑话,选举公报就是要提供更多信息给选民参考,选民本来就有知情的权利,结果因为少数人用假学历、洗学历,就要把学历栏删除。她呼吁民进党政客悬崖勒马,若有人有洗学历的问题,应该深入检讨、改过、反省,而不是用这样的方式羞辱选民。台北市议员徐巧芯21日嘲讽说,“蔡适应怎么好意思自己提案,做人总有一点羞耻心吧”,这就是民进党的检讨吗?真的很到位,真的笑死人。
21日,国民党“立委”林为洲提议修法明定“假论文被判定确定的,终身不得参选”。有酒驾肇事记录者也终身不得参选。他说,前新竹市长林智坚、桃园市长郑文灿以及蔡适应等都被判定论文抄袭,抄袭造假和“黑金”一样严重。脸书粉专“政客爽”呛声道,绿营一堆候选人被爆论文抄袭,解决方法竟是未来都不写学历,笑死,“这款执政党还能期待什么?”
《联合报》21日评论称,稍有见识的人都理解,学历和能力不会画上等号,选举公报包括照片、政见、姓名、学经历等仅是信息披露,选民不一定会因为候选人是否为硕士博士就改变投票,但是一名有没有抄袭、学位是否如实都不敢保证的候选人,如何让人放心能授予公职权柄?文章称,蔡适应等人端出与反黑不相干的无理修法,包裹在“排黑”的案由下,这是虚心检讨执政错误,还是急着为下次选举铺路?“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恐已写下最糟糕的示范”。
孕育中国美的课堂******
外形仿如巨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资料图片
中国哲学文化海报系列之天地人和 胡书灵/资料图片
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手作构造 施晴/资料图片
止水 高与浓/资料图片
高架桥下模块化立体停车场设计 杜鹤蒞/资料图片
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设计 资料图片
【学人谈】
美术教育以美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知识与技巧,满足公众精神和文化的需要。艺术设计是兼顾了美术和设计的实用艺术,在设计学中,艺术设计教育是融审美趣味、功能原理、科学技术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于一身的知识体系。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服务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的实用型设计人才,作为美育的延展,它的成果不仅反映了教育的质量,也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上,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扎根于以文化创造美,以道德培育美,以社会创新推动美,让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助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以文为美,厚植文化教育
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生源一般都具有较扎实的美术基础,艺术设计类高校也会更加注重美术技能的训练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但技术终究只是表达美的手段,文化才是创造美的核心。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文化内涵,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视觉化、形象化呈现。
鲁迅美术学院教师在一年级的“设计创意思维”课堂上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进行重点讲授,以丰富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象及景观设计等,这些案例运用“中国印”“斗冠”“中国桥”“大熊猫”“中国龙”等符号或元素,为我们在课堂上启发学生领悟中国设计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示范。
在教学和创作中,教师的作品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启发。如笔者的设计作品《中国哲学文化海报系列之天地人和》,体现了一种运用抽象语言表达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方式:“天地人和”即天时、地利、人和,圆形代表“天圆”,多组方型线框代表“地域之方”,三角图形则象征向内聚合的人气,对称构图和沉稳的红色均传递出中华传统美学的深厚底蕴。
以德育美,培养责任担当
青年学子要涵养正气之德,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当下,各行各业不仅要延续“中国制造”优势,还要奋力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在艺术设计课堂上,我们通过“品牌设计”的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参与民族品牌的设计合作。例如在“海娃渔获”餐饮企业VI设计中,方案采用正负形的形式,标识形象如“龙行踏绛气”,既表现了产业属性,也寓意了品牌的地位;包装设计采用黑金配色,体现出系列产品的高雅格调。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学生们真正懂得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化视觉语言相结合,并且在设计实践中体会到与民族品牌共同成长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美育的受益者,也是美育的传播者。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要以美启智,以德育美,要有扎实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能一味地彰显个性而哗众取宠。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传承工匠精神是重要的德育途径,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引入“中国大师”系列故事,用先贤的思想和品格启发学生。如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向学生们讲述建筑大家梁思成的学术思想和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在课后作业《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手作构造》中,学生完成了对优秀中国古典建筑的深入分析和再造,通过学习、理解和搭建,深刻领悟中国古典建筑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再现中国建筑之美。
以创新推动美,助力社会发展
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源头活水。在艺术设计领域内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具备扎实的文化和技术基础上,通过与人与社会的衔接而得以真正实现的。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现象,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助力,强调设计选题体现社会价值,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筑设计作品《止水》,便是基于对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康复空间的关注,提出城市康健中心的创新设计。水天之间,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共生,营造出一方令人内心宁静的休憩场所。又如设计作品《高架桥下模块化立体停车场设计》,在对城市道路空间的再利用进行深入思考后,设计者提出对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加以改造,这一设计可以充分提升城市道路空间的利用率,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以设计解决问题、以设计助推发展,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艺术设计与人、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文化创造美,以道德培育美,以社会创新推动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做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和设计。而这,也是激发艺术设计人才前瞻力、创造力的根本。
(作者:胡书灵,系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杜鹤蒞,系鲁迅美术学院讲师)